新增人口反弹多元消费催生母婴产业洗牌 |
发布日期:2020/2/26 共阅16512次 |
我国新出生人口出现反弹。 分析人士指出,“85年至90年”生育高峰叠加城镇化进程提速,近两年来城市出生人口激增,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对高质量产品及服务的更多需求,母婴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。 新增人口反弹 全面二孩”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-800万之间。每年多出生100万至200万婴儿,就新增1200亿至1600亿元商机。 新生人口反弹最为明显的是一线城市。北京、上海的新生人数在经历2000年的低点之后早已开始反弹。 城镇化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。《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》日前发布,方案明确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,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。 到2020年,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%,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。这将加快新出生人口在城市的集中。 一线城市的母婴消费和三四线城市有所区别,但共同的特点是对品质要求的提升。一二线城市需求指向明确,看重产品的附加属性,甚至品牌故事;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母婴产品的认知程度普遍低,品牌忠诚度更低。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,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随之被催生,孕婴童领域将再迎发展高潮。2017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,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14.5%。 商家竞争白热化 出于对母婴市场的看好,近年来,母婴行业受到资本热捧,尤其是与消费者最为直接的母婴电商,估值在不断提升。 但在资本热捧的同时,行业竞争日益加剧。意味着母婴电商的厮杀进入“洗牌期”,烧钱买流量的时代彻底过去了。 拿到投资之后,主要是进行价格战。市场竞争激烈,尤其是奶粉、纸尿裤这些刚需的标品,企业纷纷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,无论是品牌商、平台商,还是零售商,大多陷入这个怪圈。 在价格战中,用户获取成本也在提高。母婴电商行业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。流量成本在快速增加,获取用户越来越不容易,这是目前电商的市场现状。 虽然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但累计人口最多的85后人群处于生育高峰,这些人群商品消费升级要求较高,追求“品质、健康”的生活方式。同时,二、三、四线城市也从低价低品质开始追求更高品质。这都给相关领域带来了投资机会。 长产业链内部融合 妈妈经济是电商的新热点和新看点。网购人群中女性占比为56%,其中65%是妈妈。妈妈用户购买频率和金额上超过了大众人群,购物总金额超过普通网购人群的1.4倍,更关注品质和信赖度。 母婴群体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用户,其中的妈妈不仅肩负着养育宝宝的重任,同时也是家庭的核心成员,主导着整个家庭的消费决策。另外,大多还扮演着职业女性的社会角色。这些特点决定其对产品需求较为广泛,各平台需要结合成本资源等因素综合考量。 到2017年,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。通过妈妈需求的延伸,奶粉、纸尿裤、童装童鞋、辅食、美妆、服饰、家居等都是“大母婴”市场的一部分,母婴电商市场规模将扩容至10万亿元以上。 线上、线下融合将成为趋势 母婴行业目前线上平台规模较大,线下业务收到了冲击,但城镇婴童服务型消费却在不断增加。 随着婴童年龄的增加,服务的消费支出将逐渐增长;而在产品方面,除服装消费基本稳定外,其余产品品类的消费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 未来五年,食品和服装将长期占据超过70%的市场份额,考虑到二者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,增速将逐步降低,预计到2020年二者将共占整体产品市场的67%。 业内人士指出,出于母婴童消费习惯,无论是在产品与产品之间,还是产品与服务之间,都存在着大量的连带销售场景。因此,一站式购买与体验式消费,成为母婴童消费群体日益重要的渠道,并有助于提高客户黏性。同时,线上与线下将加速融合。 在销售渠道方面,母婴童市场线上渠道的占比预计将由2015年的32%增至2020年的40%。但线下渠道仍是主流,并随着购物中心的扩张而进一步发展。在线下渠道的各种业态中,母婴专卖店有望于2020年跃升为第一渠道,占40%的线下市场份额。为覆盖消费者的全部周期,品牌商和零售商应线上线下齐头并进,向全渠道方向拓展。 |
中国孕婴童招商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: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。 ② 企业在本网发布内容,文责自负。 ③ 如您因原创、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联系电话:010-57733502 |
【关闭此页】 【返回上页】 |